闽人智慧|从西洋镜到金鸡梦,一代代电影人接续奋进的百年耕耘
1907年,邵利杏在厦门田仔墘(今南田巷)创办“中华茶园”,率先引入简易电影放映设备,成为厦门岛首个固定电影放映点。每当光影亮起,茶园里座无虚席。他敏锐地捕捉到市民对这种“动态影像”的热情,不断升级设备,1922年将中华茶园更名为“中华戏院”,正式转型为兼营电
1907年,邵利杏在厦门田仔墘(今南田巷)创办“中华茶园”,率先引入简易电影放映设备,成为厦门岛首个固定电影放映点。每当光影亮起,茶园里座无虚席。他敏锐地捕捉到市民对这种“动态影像”的热情,不断升级设备,1922年将中华茶园更名为“中华戏院”,正式转型为兼营电
这种“新还珠”,让我们看到经典还能怎么玩出新花样,也看到了娱乐市场的变化——年轻观众对IP的渴望,慢慢从疑虑变成热情。
书卷徐开,墨香四溢。朱熹曾说:“读书之法,在循序而渐进,熟读而精思。”一直以来,也许出于对书籍的敬重,又或是因自身愚钝,“读书终卷迟”始终是我难以改变的状态。我总希望沉浸在字里行间,慢慢体味其中蕴含的思想、情感与力量。回顾总结,我的读书生活可归纳为以下“六法”
宝玉说怡红院和潇湘馆“都清幽”,实际上这两处庭院的风格差异很大。“清幽”是古代文人园林正统的审美观念,讲究朴素、淡雅、简净、空灵——以此标准来衡量,潇湘馆确实十分清幽,而怡红院绝对算不上清幽。